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库克参观中国代工厂,「果链」企业吃得下定心丸吗?

库克参观中国代工厂,「果链」企业吃得下定心丸吗?

分区:软件资讯

把时钟拨回到2017年12月,库克访华。在一系列重要行程中,他抽出时间参观了昆山的一家工厂,甚至亲自穿上工作服来到车间,近距离观察生产过程。这个时候,这个工厂和他们正在生产的产品一样,还是有点陌生的。大多数人只记得库克参观生产线后对媒体说“这是一家优秀的企业”。

若干年后,故事似乎有了童话般的结局:这家公司生产的AirPods大受欢迎,帮助苹果开创了无线蓝牙耳机的新时代;这家公司也逐渐成长为苹果在中国最重要的供应链企业,直到两年后,它从富士康那里切下了生产iPhone的大蛋糕。

这个企业就是Luxshare,是可以和富士康抗衡的“水果链”的支柱。陪同库克参观工厂的创始人王来春,将格力的董明珠、药明康德的赵宁、华为的孟晚舟推上了今年3月“福布斯中国100位杰出商界女性”榜单的榜首,上演了从流水线女性到4000亿帝国掌门人的逆袭。

今年10月,库克再次参观了位于Luxshare的工厂,王来春仍然和他在一起。六年一晃而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但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苹果供应链陆续外迁的消息传来,“水果链”企业的业绩也变得飘忽不定,原本亲密的合作伙伴也渐渐疏远。

一起创造了无数辉煌“黄金CP”的苹果和“水果链”企业,能否赢得未来六年?

(图片来自Pixabay)

95%产品仍为中国制造,苹果供应链“南迁”受阻

“苹果95%的产品仍在中国生产、制造和组装。我们致力于与供应链企业的双赢合作,不仅在创收方面,而且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教育方面。”

在参观了主要负责生产Apple Watch的浙江Luxshare嘉善工厂后,库克向媒体做出了上述总结。根据Luxshare官方发布的采访材料,库克也对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印象深刻,比如用数字喷墨打印设备取代人工贴标包装生产线,以及使用机械抓手的自动外观检查线。

但库克的精辟之言,难免会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苹果的供应链这一年多来动作频频,向印度和东南亚迁移的态度越来越明显。

早在去年4月,苹果就宣布将在印度生产iPhone 13系列,并要求一些代工厂进一步提高在印度和越南的房地产产能。此时,以富士康、和硕、纬创为首的下游代工厂主要受到苹果“南迁”计划的影响,上游和中游零部件供应商仍保持原有节奏。

然而,11月,印度当地媒体“今日商业”称,苹果计划在该地区引入更多供应商,以承担iPhone 14系列的生产。据其援引的两位政府消息人士称,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正在推动苹果将其位于中游的零配件生产供应链搬迁到此地,甚至还曝光了未来几年的GDP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在印度最具生产力的工厂也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那里可能确实会成为苹果印度供应链的中心。针对上述报道,苹果很少做出正面回应,只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比如库克越来越频繁地访问印度,在当地开网店,开线下店,这一切都和他当初进入中国打造“水果链”体系如出一辙。

“南迁”的另一个重要阵地东南亚,虽然没有印度讨论的高,但战略地位一点也不低。

知名分析师郭明曾爆料称,苹果可能会将MacBook生产线迁至泰国,并将部分智能可穿戴设备生产线迁至越南。光大证券在研究报告中的统计更为直观。2018年,苹果200家主要供应商中,中国大陆企业占比46.4%,但此后两年继续小幅下降,而东南亚工厂占比逆势上升。

现在回过头来看,95%的产品还是国产的说法,无疑是库克给国内“水果连锁”企业送去的定心丸。但与此同时,他也频繁出访印度、越南、泰国等地,并向当地政府官员表示“苹果致力于在当地拓展供应链”。

库克的实际行动让上述定心丸的功效大打折扣。“水果链”南移似乎仍势在必行,但成功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容易。

人口红利减退、技术优势依旧,苹果终究难舍中国制造

苹果将供应链大规模搬到中国大陆,原因很简单:这里有广阔且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当地制造业方兴未艾。像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在中国投资,可以直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帮助制造业转型,从企业到政府都非常支持。

苹果选择将供应链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印度和东南亚,或多或少是因为上述有利因素正在减弱和消失,尤其是人口红利。

2022年底,中国人口总量告别持续增长,首次进入负增长时代。与此同时,联合国预测2023年印度总人口将超过中国,中国制造业人口红利消失的讨论达到顶峰。

(图片来自BBC)

除了官方数据,“水果连锁”企业在旺季遇到的种种困难,用人成本的不断上升,确实反映了人口红利消退的事实。众所周知,库克是“微笑曲线”的忠实支持者,对中下游的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成本非常敏感。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压力必然会传导到苹果身上。

但是印度和东南亚真的有能力承接苹果的供应链吗?

从好的方面看,该地区仍处于人口爆炸式增长阶段,这对制造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外资,愿意提供税收减免、补贴等优惠政策。

问题是劳动力和高素质劳动力是有区别的,而中国的制造业早已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不再只是人堆。库克很早以前就说过,中国的制造业是熟练工人、复杂机器和计算技术的结合,“美国没有替代品”。在这方面,东南亚的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人才还是设备都远低于世界顶尖水平。

工信部官方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重点制造业和工业企业数控化率和数字R&D设计普及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绿色工厂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如前所述,库克在参观Luxshare的工厂时也对自动化水平大加赞赏。另一方面,在印度、越南等地,不仅自动化程度低,工人水平也参差不齐,很难达到苹果的高要求。

苹果一直不敢把高端旗舰产品生产线搬出中国,就是最好的证据。目前苹果向东南亚迁移的主要是智能穿戴和基本的iPhone、MacBook生产线。即使在iPhone 15发布后,印度生产的批次产品质量也遭受了很大的争议。

鉴于以上,苹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离开中国制造业。带着“水果链”企业南迁,把中国的技术和东南亚的廉价劳动力结合起来,是库克的一厢情愿。

但是,“水果链”企业会一直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任由库克摆布吗?

离开苹果,“果链”企业能活得更好吗?

“水果链”的态度可能有些复杂。一方面,他们真的离不开苹果——过去十年的疯狂增长,以及去年在供应链搬迁、削减订单等消息冲击下的业绩冲击,足以说明问题。

Wind数据显示,国内主要“水果链”企业在过去10个完整财年的收入和净利润整体呈上升趋势,前10名企业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1000%。以Luxshare为例,其营收规模从2012年的不到30亿飙升至去年的2182亿,文泰科技、歌尔、常颖精密也录得类似增幅。

然而,高增长率伴随着高波动性,这在业绩和股价上表现得相当明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欧膜科技有限公司、lt和歌尔。在过去的两年里,歌尔股票受到了苹果单切风暴的打击。导致上一财年毛利率降至14.13%,主要承接苹果订单的声学机业务毛利率仅为10.3%。同时,每当苹果传出其供应链“南移”的消息,苹果概念股必然会坐过山车。

为了继续紧紧抱住苹果的大腿,很多“水果链”企业也愿意跟着库克的指挥棒南移,比如上面提到的鸿海、和硕。此外,歌尔、兰斯科技、Luxshare、凌意智等也在越设厂,主要承接苹果AirPods、MacBook订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印度、越南等地建厂成本极高,回报周期长,并非所有“水果连锁”企业都能负担得起。即使是在卢森堡和越南的工厂,财大气粗,也花了很多年才扭亏为盈。这样,“水果链”企业必然会加速分化,更多的人可能会被踢出局。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苹果的弊端日益凸显,让“水果链”企业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水果连锁”企业的几个新网点中,消费类硬件仍占据重要位置。有人去了苹果的竞争对手,比如深圳欧膜科技有限公司,lt,拿到了华为Mate 60系列相机模组供货订单;也有人转投游戏机、AR/VR头戴设备等新赛道。比如歌尔股份在Meta下接收了Oculus Quest2和Byte PICO VR的业务。

更彻底的转型是跳出消费电子的圈子,进军新能源汽车这个热门领域。Luxshare去年与奇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和制造新能源汽车。

当然,大部分企业并没有Luxshare那样强势参与整车研发,打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回归零部件供应和代工的老本行才是更主流的。比如兰斯科技押宝功能面板,常颖精密投资88亿元建设动力电池结构件自动化生产线。

毋庸置疑,Luxshare、常颖精密、深圳欧膜科技有限公司、lt等同仁借助苹果供应链入华的东风,创造了中国制造业史上最卓越的造富神话。但现实和童话并不相通,遗憾往往是人生的主旋律。

苹果与“水果链”企业相互成全,十年来创造的辉煌足以载入史册。现在双方都来到了命运的新岔口。无论是继续携手,还是彼此离开,都只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