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资讯 > 折叠屏:安卓厂商“刻意建造”的里程碑

折叠屏:安卓厂商“刻意建造”的里程碑

分区:软件资讯 更新:2022-07-20 11:53:47

现在的手机市场,最缺的可能就是新鲜感。十几年前,自从电容式触摸屏取代了物理键盘,消费者和手机厂商就陷入了——平方的手机被称为“同质化”的怪圈,屏幕前面有几个按键,后面有两个或更多的镜片,手机的大致形状固定在这里。

虽然产品的定义早已完成,但是集成在手机中的技术正在前所未有的发展。当然,也有新技术迟早会改写手机的外形,就像电容式触摸屏一样。这项技术可能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差不多是在十年前,工程师们开始尝试用这种色彩缤纷、柔软如纸的新技术来改变手机呆板的外形。

虽然姗姗来迟,但随着号称要把折叠屏带到“2.0时代”的vivo X Fold的发布,除了苹果,全球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聚集到了折叠屏的赛道上。

这再次印证了之前业内的一个笑话:有没有折叠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厂商是不是“主流厂商”的标准。总之,别人离不开你,别人还停留在“1.0时代”,你就得提前宣布进入“2.0时代”。

但在很多人看来,某种意义上,折叠屏是安卓阵营攀登高端过程中“刻意打造”的里程碑。碑上刻着“誓走高端”四个大字,这份自我期许令人振奋。消费者是否真的需要一款“可折叠手机”,大概不是手机厂商首要考虑的问题。

折叠屏的本质:“秀”

自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重新定义手机以来,智能手机基本没有改变过外形。为了挽回大众对直板手机的审美疲劳,折叠屏手机被匆匆推上了历史舞台。

尤其是对于国产厂商,正如IDC在报告中所说:“国产品牌努力开拓高端价格市场,但过程充满挑战。所以从产品形态来看,他们走的是和苹果不同的路线。”

要知道,三年前,折叠屏还只是三星和华为这两个“安卓王者”送给市场的技术大礼。但三年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成熟,它走上了“别人离不开你”的道路。OPPO、vivo、荣耀这些不以技术创新著称的厂商,现在也有资格挤进折叠屏的赛道了。

但有些经销商并不买账。

比如vivo号称“晚但好”,但据媒体报道,很多渠道商并不看好这款手机的销量,理由也很尴尬:“vivo品牌力不够”。

没错,4000元以下的手机拼产品力,6000元以上的手机拼品牌力。想买折叠屏的可以买华为Mate X2商务或者送礼,女生可以买华为P50 Pocket或者三星Z Flip。vivo?“我已经决定买一个折叠屏了。我为什么要买vivo的折叠屏……”。

当然,就算所有“决定买折叠屏”的人加起来,在茫茫人海中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荣耀CEO赵明此前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声称,普通手机和折叠屏手机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不过,至少翻翻实际的成绩单,离这个说法还是有差距的。摊开手机市场,无论研究公司如何描绘未来的增长曲线,人们都不难发现折叠屏的比例低得可怜。

IDC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710万部,仅占全球智能手机的0.5%左右,而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50万部,约占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0.5%,其中华为占据了近半壁江山,三星占据了28.8%的市场份额。

好吧,三年过去了,即使折叠屏手机的屏幕不再那么脆弱,价格也相对不那么贵了,但依然没有收到丰富的市场反馈。

我猜测,在中国市场,这仅有的“0.5%”要么是“不求最好,但求最新”的极客用户3354;要么是商务用户,“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折叠屏的历史作用,不过是又一个“8848”。

这么说吧,稍微有点意思的说,现阶段折叠屏手机的本质在于“秀”字:卖家秀的是技术,是品牌,是存在感;展示买家差异,展示小众,展示新奇。

折叠屏的时代意义并不明确。

那么,折叠屏手机未来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吗?

我的回答是,很难,因为折叠屏的时代意义并不明确,至少技术保守者说不清。在智能手机进化史上,折叠屏是“技术过剩”导致的插曲,还是另一场大变革的前奏?

从厂商的角度来看,折叠屏的出现似乎有一个不言而喻的逻辑起点:从键盘到触摸屏,从粗边框到全面屏,智能手机的进化从来都是在不损害便携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可视面积。现在智能手机已经从6寸起步的时候,屏幕占比已经超过95%。这个时候,为了解决越来越大的屏幕和便携性之间的矛盾,似乎除了整体切换轨道,在形式上做文章。

但实际上,事实很可能是,人们并不需要智能手机形式的更大屏幕。更何况,很多人觉得“手机可以折叠”听起来很酷,但除了折叠之外,很难看到功能创新上的显著飞跃。

折叠屏其实只是实现了将平板放入口袋的需求,其目标用户很可能是“便携平板”用户。但是这个群体人数不多,平板市场体量只有智能手机市场的1/10左右,还不如传统PC。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折叠屏看起来就是一个“鸡肋”,或者说是手机和平板电脑天生的“畸形”。不能替代平板电脑,没有手机方便,比两者都贵。

但即便如此,遵循“别人离不开你”的逻辑,各大厂商都要推出自己的折叠屏手机,努力在很多小地方寻找差异:比如荣耀主推抗摔和操作系统,OPPO强调自研解决折痕问题,小米“卖”图像配置,华为在设计上趋于年轻化和时尚化,vivo不仅增加了远程锁卡,更注重用户的安全,更大的卖点在于服务。

嗯,其实都是各有利弊,但是用户体验其实很像,就像折叠屏出现之前的安卓手机市场。

所以说折叠屏的出现是因为当年智能手机的同质化,现在各家推出的折叠屏又一次导致了智能手机的同质化,这是很荒谬的。

果然,“个体分化”只会诞生在竞争不充分的领域;相反,只要一个领域竞争异常激烈,趋同几乎是必然的。

  • 最新资讯
  • 最新软件